【水發技術】水發技術集團高標準 高質量助力雄安新區數字化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6-06
五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燕趙大地上奏響了開創歷史、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樂章。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綜合實力領先的科技型企業,水發技術集團積極發揮人才、技術、產業優勢,整合全產業鏈資源,為雄安新區的建設貢獻水發智慧和水發力量,助推雄安新區物理城市與數字城市同發展、共建設。2020年6月以來,水發技術集團權屬匯頤科技雄安公司、水發規劃設計雄安公司相繼設立,全力服務于這座承載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發展。截至目前,水發技術集團已承攬了市政、房建、水利、園林等多專業領域項目80余個,成為雄安新區發展歷史中堅定的支持者和參與者。
一、科技添翼,數字賦能城市新基建
2019年,雄安新區實現以規劃為中心向以建設為中心的重大轉變,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集中開工建設,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數字智能城市也進入建設階段。數字智能城市建設孕育、催生雄安“新基建”,水發技術集團作為唯一一家在雄安集合了BIM+CIM全產業鏈技術與服務的企業,以數字技術和智慧施工不斷提升建造品質,對接未來更多樣、更靈活的建設場景,確保關鍵基礎設施能全面滿足新區發展需求。
“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淀,而非損害白洋淀。城與淀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绷暯娇倳?019年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講起選址的考慮。
加強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成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關鍵環節。2021年,水發技術集團權屬匯頤科技雄安公司以BIM+CIM技術參與建設了白洋淀生態清淤三期工程施工總承包二標段項目。該項目旨在對撈王淀、杜家淀兩個片區進行清淤以及底泥處理處置、塘水及余水處理、原位治理及生態修復、堤埝拆除,預計今年6月底竣工。項目建設結合淀中村污染管控、生態補水、旅游污染控制、蘆葦收割等工程,為雄安新區建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綠色生態宜居新城提質加速。
汩汩清流入淀來,白洋淀重煥生機。今年年初,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傳來好消息:恢復蓄水34年來,白洋淀首次全域還清。目前白洋淀水位穩定在7.0米左右,入淀水量累計達26.66億立方米,水域面積近300平方公里。
雄安發展,市政是基礎?!拔覀儏⑴c建設的雄安站樞紐片區市政配套項目總投資高達16.59億元,包括管廊、給排水、道路、隧道、橋梁等施工內容,項目周邊與K1快速路及其聯絡線、雄安站等項目存在交叉,整個片區地下結構非常復雜?!彼l技術匯頤科技雄安公司副總經理程亞昆表示,該項目的BIM應用目標除了通過BIM模型進行三維技術交底,對土方量、主體結構、圍護結構等進行精確算量,提前對預留預埋進行定位和算量之外,將GIS技術與BIM技術融合,驗證BIM模型與GIS地形的相容性,通過種種措施手段,最終實現該項目基于BIM的動態可視化進度管理。
有了BIM技術,一線施工人員通過掃描節段模型二維碼,就能隨時獲取施工范圍內主體結構及預留預埋里程信息、位置代碼、長度信息、面積信息、體積信息及構件編碼,查看構件方量等需求信息,輔助現場施工。
初夏的太陽照在雄安新區的大地上,白洋淀內的荷葉隨風飄蕩。一個數字孿生城市正在在人們的注視下如雨后春筍一般拔節而生,通過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城市肌體每個毛細血管的一舉一動都盡在掌握中……
二、匠心品質,打造雄安樣板示范
雄安新區要在一張白紙上新建一座城市,具有從零起步的后發優勢,有條件也必須將物理城市與數字智能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兩年來,水發技術集團建設者風雨兼程、日夜奮戰,踐行著“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建設標準,致力于打造質量過硬、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良心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
由水發技術集團匯頤科技承接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容西片區的安置房BIM信息化建設項目,通過開展BIM應用,共計節約成本380.4萬元,節省工期51天,充分彰顯了集團致力質量管控、技術攻堅、精益創優的“匠心品質”,進一步擴大了水發技術集團在數字化建設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容東片區E組團安置房及配套設施項目是雄安新區首批安置房項目,是集中安置征遷群眾的重要民生工程,位于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東部,共分為4塊宗地,共157棟住宅單體、2所幼兒園、1所小學及社區服務中心??偨ㄖ娣e約175.9萬平方米?!睋椖控撠熑私榻B,該項目工程量大、工期緊、安全質量要求高,但項目場地狹小,使得多臺施工機械同時運行時難于管理,而且項目內管線排布錯綜復雜,這些情況大大增加了項目施工管理難度。
數字化技術為城市現階段的建設和未來的精細治理提供科學的可視化支持,讓城市更加聰明。在施工過程中大力推廣BIM技術應用,可實現方案優化、輔助施工、協同設計、協調管理,形成對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的全方位控制。本工程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BIM智慧建造數字孿生平臺進行項目協同管理工作,同時通過平臺集成采集的智慧工地數據同步上傳到數字雄安建設管理平臺,通過平臺掛載BIM輕量化模型及GIS數據實現進度、質量、安全、資料、設備、人員等管理,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數據同現場客觀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現階段工作,發現工程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及時做出調整,并對后續工作做出更精準的規劃,提出行之有效的預控方案。
項目建造過程中還拓展BIM+傾斜攝影、設計施工BIM模型一體化交付、智慧建筑平臺建設、BIM+物聯網等多元化創新,為雄安“未來之城”搭建服務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管理平臺,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世界映射生長貢獻水發智慧。該項目獲評河北省2021年第一批智慧工地建設評價最高榮譽“三星級示范工程”。
此外,水發技術雄安站樞紐片區市政配套項目和容東片區E組團安置房項目還雙雙入選2021年度河北省住建廳發布的BIM技術應用交流典型案例。據悉,早在2020年,這兩個項目就獲得了市政杯、優路杯、龍圖杯、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建筑業協會等多個獎項。
三、首位引領,擦亮“水發技術”品牌
面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歷史關口,水發技術集團緊緊抓住數字化建設契機,加快傳統基建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價值再造,發揮集團全產業鏈優勢,帶動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體系,不斷提升產業首位度和競爭力,擦亮“水發技術”品牌。
水發技術集團領導層高度重視數字化建設工作,多次強調全員要站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局高度去認識并推廣BIM技術應用,要聚焦圍繞產業鏈開展高層次科技創新。集團各業務板塊相應成立BIM技術應用工作推進小組,定期召開成果匯報會,系統總結項目應用情況,對項目應用的深度、精度、細度提出修改意見,確保重點項目有序實施。與此同時,集團還完成山東省級重大創新、省企業創新技術項目等智慧水利課題,承接了山東省水利廳在全省首個采用BIM評審的試點項目“無棣縣黃瓜嶺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BIM建模項目”,編制水利行業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調查研究報告,為進軍水利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數字化時代下,有一批數字化人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保障,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發展最核心的要素。水發技術集團通過提升專業人才數字化能力,積極與科研機構、高校深度合作,承辦BIM技術交流沙龍、BIM大賽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BIM技術應用發展環境,加強數字技術高端人才的培育,為技術創新和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夯實人才基礎。
可以預見,數字化將為水發技術集團產業升級開拓更多新空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動能。水發技術將切實履行國企社會責任,在服務區域發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建設山東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過程中展現水發擔當,繪制“多彩雄圖”。(曹瑞 聶安迪 供稿)